返回主菜单
您是否有疑问?
与我们联系,我们愿意为您解答所有问题。

马伊硕:010-88082216

邮箱:mys@kcpc.com.cn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 13 号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410

什么是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发展背景

中国的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用户对建筑室内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领域对中国提升 整个社会能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0年以来,中德两国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和磋商。能源、环境、气候保护等领域更是两国合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6月,在中德 两国政府的见证下,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签署《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 录》,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作为重要合作内容予以深化推进,旨在借鉴德国被动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经验,完善中国建筑能效专业技术, 有效提高设计、施工水平,量化建筑能效标准,促进节能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013年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启动,成为中国首个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该项目不仅首次实践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 技术方案,而且在国内严重缺失适用产品、国际上也没有被动式低能耗高层建筑先例的情况下,创造性地采用了阳台断热桥措施、分户式 新风空调一体机、厨房补风系统等中国方案,成功地将18层住宅楼建造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3年10月“在水一方”项目成功验收,并获得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成为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史上的里 程碑。自此,开始了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领域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管理体系、行业组织等各个方向的发展。

基本概念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采用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性能的外门窗系统、良好的建筑气密性系统、无热桥的建筑节点构造、高效热回收的通风系统,以及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利用与遮蔽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建筑本体的能源需求,进而通过优化能源供应方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建筑能效性要求的建筑。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同时满足室内舒适度、建筑气密性和建筑能效三方面的指标要求。

关于上表概念的解释:
(1)室内舒适度

室内舒适度指标要求建筑室内CO2的最高浓度低于1000ppm;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低于35µg/m3;除卧室、起居室、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典型人员活动空间外,公共空间,如大堂或开放式工作场所,室内允许噪声级为50dB(A),其他功能性空间参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执行。

(2)建筑气密性

建筑气密性应符合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每小时换气次数不超过0.6次的规定。建筑气密性测试应在建筑气密面施工完成后,以及室内装修完成后进行,并以室内装修完成后的气密性测试结果为最终判定依据。

(3)建筑能效

表中所述标准适用于我国各个气候区。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之和,以及建筑的总一次能源需求,应同时满足限值规定,其中总一次能源需求包括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生活热水和电气设备的一次能源需求。表中所述限值对应面积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处理区域的建筑面积。

表中所述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以及典型的宿舍、旅馆、办公和教育建筑。对于其他功能的建筑,由于其内部人员、照明、设备散热情况的差异,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限值应做相应调整。合理的限值应为,当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变化不超过1kWh/(m²·a)、采暖和制冷负荷变化不超过1W/m²、冬季外墙室内表面温度不低于19.5℃时对应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对于特殊用途的照备而引起的高用能需求,建筑的总一次能源需求限值可做相应调整。

核心理念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核心理念是,以降低建筑本体的能源需求为导向,通过提升建筑本体的性能,实现从需求侧抑制建筑的用能水平,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设备的依赖,以及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

基于上述核心理念,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呈现以下三大典型特征:
1. 舒适性与能效性并存
由于对建筑本体热工性能的关注,使建筑物可以兼顾舒适性和能效性,即在达到高水平的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高水平的建筑能效,取得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平衡了当代人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以降低建筑本体能源需求为原则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转变了建筑的角色和定位,从单纯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需求侧的截流者。降低建筑本身的负荷水平以及对于外界的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务,在供应侧则应尽量简化设备,从而实现技术方案的最佳经济性。
3. 以降低总一次能源需求为目的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注重技术方案的均衡性,杜绝因降低采暖能耗而增加制冷能耗,或因降低制冷能耗而增加照明能耗的现象发生。通过对建筑综合能耗的整体分析,提出均衡性的技术方案,以降低总一次能源需求为最终目标。
注: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原煤、石油、天然气等。当 某种建筑用能换算成一次能源时,需要考虑该种能源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失。建筑采暖(制冷)一次能 源需求,是指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使建筑冬季的室内温度达到20℃(夏季的室内温度低于26℃)所需的一次能源。
关键技术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技术策略是,采用性能化设计的方法,以室内环境和建筑能耗指标为约束性目标,基于建筑能效模拟,进行建筑本体和设备系统的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逐步优化方案,最终选取最优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措施。

涉及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
(1) 确保优越的建筑气密性,规避非预期气流渗透造成不必要的通风热损失,同时避免由于冷气渗入而形成室内局部温度下降及相对湿度不足等影响居住质量和舒适度。
(2) 采用高效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外保温系统,确保外围护结构具有均衡的保温性、隔热性、热惰性、透汽性和气密性等性能,同时兼顾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性、相容性、耐久性。
(3) 采用高性能的外门窗系统和遮阳系统,门窗系统本身集成卫生性、能效性、舒适性等多视角设计要求,同时注重安装方式的热工性能;门窗系统的透明部分分朝向进行不同的精细化光学性能设计,同时兼顾固定外遮阳和活动外遮阳设计,实现对太阳辐射的利用与遮蔽。
(4) 执行无热桥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节点构造方式,确保室内温度的均衡性,避免室内薄弱位置结露发霉和局部温度过低;通过无热桥设计的精细化能源管理,大幅提高建筑能效性。
(5) 采用带有高效热回收装置的通风系统,将人为通风变为有组织通风;利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出空气中的热量和湿量,提高(冬季)或降低(夏季)送入室内新鲜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气密性:是决定建筑能效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谓保证建筑的气密性,并不是要限制住户主动开窗透气的意愿,而是在需要供暖和制冷的时期(也就是说在用户主观上没有自然通风的意愿时),避免室外空气通过缝隙和漏点“无控”地渗入室内。

气密层设计施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整体能效性能。如果气密性不良的漏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整个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就会成比例地下降。现场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及施工细致程度与保证气密性紧密相关,尤其需要注意。

热桥:是指围护结构传热能力比较强,热流比较密集,能量损失明显高于附近区域的部位。热桥效应通常是由于建筑材料的交界或搭接(如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加气混凝土砌块交界处)、建筑结构几何结构(如墙角处)、管道贯穿保温层,或建筑构件保温层厚度不一致(如底层楼板保温层厚度小于外墙保温层)以及悬挑阳台等原因所导致。热桥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薄弱点,供暖和制冷期内热/ 冷损失最为突出的部位。相对于无热桥的部位,热桥不仅造成明显的传输热损失,而且长期以往还可能使建筑物结构受损。当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接触到墙体、窗户或屋面中温度较低的热桥部位后,湿空气在这些部位产生结露,日积月累导致霉菌滋生、涂层剥落、木结构和钢材腐蚀以及保温材料性能下降等后果。识别并避免热桥的出现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八大优势
对居住者,提供舒适、安静、洁净、低运营成本的室内静、洁净、低运营成本的室内
对建设方,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具备供应端全产业链条,可赢得高品质建筑产品市场;
对开发方,降低长期建筑成本,指出一条从“房地产开发商”到“区域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对建筑业,为建材产业升级提供载体,促成新型商业模式,实现能源产业结构重塑;
对城市,规模性建设可显著消弭城市峰值负荷,缓解调峰电厂建设压力,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对社会,带来整体生活品质提升、高质量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正效应;
对国家,为实现能源转型、资源节约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对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热岛效应,以保护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
全国低能耗建筑项目数据
不同气候区的工程项目分布情况
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项目分布情况
竣工面积(平方米)
工程项目竣工年份的分布情况
想要建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